What nourishes your ecosystem?

沈默在《武俠故事》裡的一段形容,讓我想認識吳俞萱這個人:

我想到島國七世代最好的詩人吳俞萱──在我認識的所有人裡,她最像狼,美麗、野生而且寬闊,但這樣的狼,也結婚生子懷孕,成為教育者,好像長成了羊──但她目前仍舊正狼一般地養著孩子。她的作法不是把羊教成羊。她是要把羊教成狼。是了,是要給羊自由。有了自由、願意理解自由更多、擁有深刻意志的羊,不就是狼嗎?

我在爬嘉明湖前讀完了《交換愛人的肋骨》,她形容夕暮的嘉明湖:「湖水正拉攏雲翳,悠悠地撫平山巒的銳角。」

吳俞萱在批判性寫作課的老師問他們:「What nourishes your writing system?」真美好的問題,什麼滋養了你的寫作生態系?

我們不僅被寫作這行為所滋養,而且被所有支持寫作的東西所滋養,那麼,令我穩定發展的生態系統是什麼?構成我生活的元素是什麼?我的特定生存條件是什麼?在什麼樣的狀態下,我的創造力能夠流動?列出那些構成我的生態系統的元素和細節,並思索它們要如何健康地茁壯?要丟掉哪些有毒的習慣和阻礙?瞭解自己的生態系統並維持它的活力和動態平衡,創造就會自然發生。

——《帶著故鄉行走》

以下是吳俞萱版本的答案:

我的生態系統元素表:生活在毫無修飾的荒野;走漫長的路,想折返就折返,想繼續就不要停下來;可以看見一座山在地表上完整起伏的輪廓線而不被人造的建物切割;早起練瑜伽;喝溫熱的水;安靜閱讀影像和文字;拿起相機不思不想,心動的瞬間按下快門;用小川的方式跟小川玩;做出小川說「美味大餐」的簡單料理;不斷成為初學者,掉進陌生而困難的險境,手無寸鐵地摸索出路;消沉的時候不審判自己;做完一件事(無論大事或小事)問自己:「我已經盡力了嗎?怎樣還能做得更好?」然後把那一件事重做一遍;每天睡前跟博允和小川聊聊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麼?感受到愛的時刻是什麼?把每一次見面當作最後一次,好好對話,毫無保留去愛。

深深的喜歡《帶著故鄉行走》當中吳俞萱的答案,有一段時間,我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:「不斷成為初學者,掉進陌生而困難的險境,手無寸鐵地摸索出路。」至於我,我的生態系元素表是:

  1. 持續鍛鍊:做多於三種運動,建構能承受這些運動的強大身體。從運動裡更理解自己、得到樂趣。每次都打破極限一點點。
  2. 每天吃兩顆魚油、兩顆綜合維他命。吃的東西要乾淨、多元、特別。儘可能自己煮食,要一直開發新菜色。在外面吃的時候,吃得健康或吃得快樂至少要選一個。
  3. 有大量的輸入跟輸出,保持靈感一直能身體穿過。
  4. 在派對上,把自己交付給音樂,全然的相信身體比思想懂得更多。
  5. 練習享受混亂與混沌,因為那裡是生命力的來源。
  6. 有意義的社交生活:認識很多很多不同的人、和其中一小群保持緊密且持續的關係。
  7. 坦率沒有隱藏的對話:對話可以困難,但不可以分心、閃躲或缺乏勇氣。